開題:地方“十四五”規劃前期研究啟動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編制啟動年。******發改委已于2018年底召開了“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座談會。目前,上海、浙江、江蘇、山東都發布了“十四五”規劃前期研究重大課題指南,這些課題基本反映了“十四五”時期中國區域經濟和城市發展的核心問題,一些新特點和規律性特征尤為值得關注。
“規劃科學是更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更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更大的忌諱。”未雨綢繆,開好局、起好步,“打破規劃分割瓶頸,發揮規劃更大合力”是各地“十四五”規劃必須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總體看來,在“十四五”規劃前期研究重大課題配置上,上海市設置了I類課題27個、II類課題21個,包含了“‘十四五’期間上海理順規劃體系發揮規劃合力研究”“‘十四五’期間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規劃主題主線和總體目標研究”等重大課題;浙江省設置了9個綜合類課題和14個專項類課題,其中包括“浙江省‘十四五’規劃基本思路研究”重大前期研究課題;江蘇省安排了45個重大課題;山東省安排了20個重大課題。
把區域發展更有機地融入******大戰略并與之緊密結合,是地方進行“十四五”規劃研究的重要前提,是提高規劃質量、確保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做不好戰略對接,地方“十四五”規劃研究就會迷失方向、失去準頭。
在這方面,上海“十四五”規劃研究值得借鑒學習。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戰略,隨著“上海2035”獲批,按照中央要求,上海要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加快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上海市“十四五”規劃前期課題研究指南》專門設置了9個課題,緊扣建設“五個中心”、打響“四大品牌”。
對各地“十四五”規劃前期課題的初步分類可以看到,涵蓋了宏觀政策、產業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綠色發展、對外開放、新舊動能轉換、需求側改革、人口發展、空間布局、創新創業、政府建設、城市治理、社會建設、城鄉統籌等若干重要方面,都是關乎“十四五”時期及中長期發展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
既對標******戰略,又聚焦本地發展;既著眼長遠發展,更立足大勢的變化,聚焦不確定性問題。
圍繞國內外環境變化,特別是國際經貿環境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山東省安排了“世界經濟周期與我國我省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研究”“‘十四五’時期國際經貿環境變化及我省應對策略研究”課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推動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有機結合”。科學規劃是******,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就是“指揮棒”。當前,“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正是加強高質量發展頂層設計的突破口和先手棋。
編制“十四五”規劃,不僅是今明兩年發展改革系統的“頭等大事”和“一號工程”,更要作為“一把手工程”抓緊抓好。規劃落地生根,藍圖變為現實,關鍵就在于“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確保重要改革親自部署、重大方案親自把關、關鍵環節親自協調、落實情況親自督察。
4月24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到市發改委專題調研上海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時強調,要把研究和編制上海市“十四五”規劃放在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發展的定位要求之中,放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大背景之中,放在深入實施《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之中,精心組織,深入謀劃。
要突出規劃引領,既要站高望遠,明確未來五年及更長時間的發展目標;又要務實可行,做到可操作、可評估、可衡量、能落地。
聚焦:“十四五”規劃前期研究的十個“更加”
2015年10月,李克強總理做出“我國經濟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的艱難進程中”的初步判斷,“新舊動能”一詞由此進入決策視野。2017年1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意見》,這是我國培育新動能加速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份文件。如果說“十三五”時期是新舊動能轉換的發育期,“十四五”時期新舊動能轉換這場重要變革需要迎來更扎實的成果。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更好”。過去一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營商環境的重要性。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也是四省市在“十四五”時期關注的重點問題。
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規劃研究的重中之重。要實現產業從“做大”到“做強”的新跨越,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關鍵在于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的要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努力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從研究課題的設置可以看到,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的新時期,確立現代服務經濟在地方經濟中的******支柱產業地位,實現服務經濟從數量追趕型向創新引領型增長模式的跨越,在新舊動能轉換中,突出加快現代服務經濟的新方位發展,是各地努力探索的方向。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并強調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隨著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的召開、隨著綠色發展理念的落實,綠水青山將日益與金山銀山“合而為一”,成為新時代下中國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尺和鮮明符號,也是地方“十四五”時期統籌生態文明建設、優化空間布局的重要遵循。
文章來源:十四五規劃信息網